這張照片約拍攝於2002年,呈現廣興紙寮手抄紙製程中的重要工具:第二代抄紙機具,也是廣興紙寮重要的有形文化資產。座落埔里鐵山里的廣興紙寮,老闆黃煥彰家族長期住居於此,是典型的在地產業之一,因此與鐵山社區保持良好互動關係,更和在地愛蘭國小進行手工紙教學傳習。特別是埔里921災後重建過程中,廣興紙寮將鐵山社區和在地校園的重建,納入自身社會關懷的一環,與在地社區和學校彼此相連繫、共同成長,一起度過921震災難關。
廣興紙寮最早的初代抄紙機具,包括紙漿槽、抄紙架、竹簾等工具,全部是木製與竹製的造紙器具。進入第二代,最主要的改變,是將不易清洗、容易漏水損壞的木製紙漿槽,改用鋼筋水泥砌造的「水泥槽」,其餘工具仍維持木製與竹製,此時期抄紙藝師仍是利用3支竹竿的巧勁來抄紙。
廣興紙寮的抄紙機具應用革新與產量有著密切關係,目前累積保存初代至第五代的抄紙機具,每台機具都見證廣興紙寮和臺灣重要造紙技術的發展和文化變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