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廣興紙寮手工造紙重要工具(七) 烘紙檯

        這張照片約拍攝於2002年,呈現廣興紙寮手抄紙製程中的重要工具:烘紙檯,也是廣興紙寮重要的有形文化資產。事實上,工法工序上的持續精進,並懂得改良與新創文化產品,創造新市場需求,是廣興紙寮得以度過921地震大考驗的重要原因。

        靠檯面溫度,烘乾紙張的機具組稱為「烘紙檯」。每個烘紙檯的長度尺寸通常約306cm,寬約為91cm。廣興紙寮的烘紙檯有4排16個,一共有4個灶頭,每排第一個為母檯,即灶頭。最早烘紙檯下方的鍋爐,是用木柴燒火加溫,利用鐵管連接輸送熱氣,供應後方3台烘檯,最末端的烘檯後方,設有煙囪排放多餘熱氣;後來為節省人力,改以低硫燃料油燒製蒸氣。現在則為了環保,改成燒瓦斯灌入蒸氣,讓烘紙檯的檯面鐵板溫度達到攝氏60至80度。因此,對整天靠近它工作的烘紙藝師來說,真是相當大的「烤驗」,尤其是炎熱的夏季期間;不過,到了冬天她們就比較舒服了。此外,下雨天她們還可以把洗好的衣服提來,放在鐵板上烘乾,這大概是她們唯一有趣的福利了。

       廣興紙寮烘紙檯的檯面鐵板,隨著新材質問市,更耗費巨資替換為不鏽鋼材質以提升紙張品質,能避免鐵質成分附著於紙張,日久生鏽劣化。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義方
  • 資料來源
    自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