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照片為烈嶼保生大帝廟全景,民國109年(2020)9月13日由黃品儒於金門縣烈嶼鄉保生大帝廟前拍攝。
烈嶼保生大帝廟位於金門縣烈嶼鄉上庫路3-1號,為烈嶼鄉的共同信仰,也是所有烈嶼人心靈寄託之處。早年烈嶼地處邊陲,交通不便,自然環境欠佳,且瘟疫頻繁、醫藥奇缺,需仰賴神明消災解厄。故最早於明代初期,鄉人建議在浯山上合建大帝廟,迎請同安白礁保生大帝香火,以祈求神明前來鎮煞。當時將烈嶼分為八堡輪值爐主,故稱「八堡老大」,如今則分為四甲祭司圈,分別為青岐甲、西方甲、上林甲及上庫甲。
保生大帝,俗稱大道公,又稱為吳真人,北宋福建同安人,傳為紫微星轉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覽群書且熟知醫術,參道後行雲各處施診,贈藥濟民,醫德盛名遠播,對國家社會大有貢獻,故深受各朝代君王追封,也多為世人建廟永祀。
小金門曾爆發多次鼠疫,在國民政府尚未遷臺前,烈嶼並無衛生機構,除了有賴少數的漢醫外,祈求保生大帝降靈消滅瘟疫是烈嶼人最後的希望。尚無醫院時,也有不少鄉民至保生大帝廟求藥籤後自行配藥服用,效果甚好,故至今香火仍盛,也是附近耆老每天聚會的最佳場所。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