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第十三期工作報告-作物與肥料

跟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第十三期工作報告-作物與肥料有關的相片,共3張
跟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第十三期工作報告-作物與肥料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第十三期工作報告-作物與肥料有關的相片,第2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PDM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第十三期工作報告-作物與肥料

本物件為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第十三期工作報告,紀錄自民國50年(1961)7月1日至51年(1962)6月30日,為一年一期之工作紀錄,目前收錄於國史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檔案(原名: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檔案)」中。

第八章「作物與肥料」提到,在農復會的協助下,若干旱地主要糧食作物如甘藷、大豆、小麥、花生及玉米等,產量皆超過去年,且新培育之旱地作物品種已交由農民大量栽種,預計未來產能還能向上增長。其中,與金門相關的部分為「協助外島之雜糧作物改良」。

文中指出,民國51年(1962)農復會補助金門試驗所加強其設備及試驗能力,另也補助金門縣農會進行新品種之推廣,最為出色的仍為雜交玉米,而落花生的「臺農六號」、「臺農七號」以及小麥的「南改十二號」、「南改十四號」則因試種成果優異,預計於來年繁殖推廣。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第十三期工作報告-作物與肥料 / 撰寫者:台灣敘事學學會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臺灣敘事學學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50987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臺灣敘事學學會
撰寫者
台灣敘事學學會
創作者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
時間資訊
登錄日期
1961/07
媒體類型
文件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