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衙門宮署或較大的寺廟,其門前廣場常可見樹立一對高大的旗杆,旗杆上端可斜掛旗幟、隨風飄揚,極為壯觀。中國古代以旌旗飄揚,以壯聲勢。而皇宮之前則樹立「華表」,兩者不同。
在旗杆上端常置有一個或兩個「旗斗」,呈方形,四角插小旗。旗斗也有一些傳說,相傳可置五穀於斗內,回報天上飛鳥。清代臺灣的衙門如臺北的巡撫衙門及布政使司衙門或中舉人的宅第前也可見樹立旗杆,其舊照片中可見巨大的「旗斗」。臺北大龍峒陳悅記大宅前可見名雕旗桿。
臺南及澎湖的寺廟廣場前,仍可見到旗杆之處較多。本圖所見為學甲慈濟宮前之旗桿,圓木所製,上端懸掛二個旗斗,並插上多種顏色旗幟,隨風招展。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