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目斗栱

        網目斗栱從字義上理解,它就是有如編綱一樣的斗栱,也可以稱「如意斗栱」。它以縱橫雙向的斗栱交織構成,有如經緯線織布,遠看像錦紋,非常美觀。

        清代臺灣古建築很少作網目斗栱,直到1919年(大正8年)泉州溪底派大木匠師王益順受邀來臺北改築艋舺龍山寺,他首先在前殿運用網目斗栱,令人耳目一新。

        網目斗栱除了縱橫交織外,也出45度斜栱,圖案更顯華麗。自從臺北艋舺龍山寺改築落成之後,全臺各地寺廟競相模仿,近百年來已經成為臺灣廟宇建築不可或缺的構造。本圖為王益順、王樹發於鹿港天后宮前殿所作之網目斗栱。

基本資訊

  • 別名
    如意斗栱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宋朝李誡,《營造法式》,台北:聯經,1978。 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市:遠流,2003。
  • 相關人物
    王益順
  • 撰寫者
    李乾朗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