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關刀栱

        「關刀栱」屬於栱的一種形式,顧名思義,外形曲線成關刀形狀,栱身上面有一缺口,栱身前端略卷殺。相較於陳應彬偏愛「螭虎栱」,溪底派的大木匠師王益順,較常使用「關刀栱」。

        臺灣傳統寺廟的大木結構與閩南、粵東同屬於中國南方系統,是「柱子本位主義」,亦即以柱子為主結構,再從柱頭上伸出橫向的樑枋及斗栱,有如一株樹,從樹幹上長出枝葉。因為以柱為主,因此橫向排樓斗栱,作用大都是拉繫柱子,而縱向的栱如插栱、丁頭栱、挑檐斗栱,在力學上有如雨傘骨一樣,可以擴大支撐面,將屋頂及樑枋的重量逐漸收納,傳遞至柱身上。斗栱除了用來拉繫柱子,支撐屋頂(檐)、樑柱、天花、藻井外,也經常加以精雕彩繪,兼具裝飾功能。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林會承,《台灣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作法篇》,台北:藝術家,1993。 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遠流,2003。
  • 撰寫者
    李乾朗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