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只」即窗格子,櫺是窗上的木條。通常為奇數,垂直並列。只與指音同,故亦寫為「窗指」。窗是一個相當有趣的概念,在穴居時代,人們需要採光通風,在洞穴頂端挖個洞,稱之為「囪」,也是現今「窗」的最早起源。
後來發展出房屋牆體,窗稱為「牖」,這是個會意字,從片、戶、甫,意指片開的木片,穿壁以木為交窗,說文解字有更進一步的注釋,交窗者,以木橫直為之,即今之窗也,在牆曰窗,在屋曰牖。
木直條可說是最早出現在牆壁上的窗格子型式,僅存的幾座唐代木構古建築都可見直櫺窗的形制,流傳至今仍被廣為運用,隨著匠藝的成熟,窗格子也起了豐富的變化,有各種盤長紋、冰裂紋、拐子錦等更為繁複的窗格子,讓建築有不同的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