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古建築的造型受到五行或陰陽思想之影響很多,例如方位之選擇用勘輿理論,高低用「納甲法」,寬窄用「算步聲」,目的皆是要在大自然中,尋求理想的吉祥元素。而建築物的山牆,有如山峰,它也常運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概念來設計。
民俗傳統造形上,「金行」的形狀為寬厚弧形,「木行」為高聳直形,「水行」為波浪弧形,「火行」為尖銳形式,「土行」為寬大平台形,每一種造型皆象徵其涵義。設計一座建築,必考慮方位所適合的五行。
新北三重先嗇宮的左右護室山牆使用凸出四尖角的「火行」,它象徵「興旺」。造型優美,且色彩鮮豔。圖中可見尖角塗上紅、黑色,規帶下為青色帶白邊,脊墜為剪黏神仙與磬牌窗,皆具優異之工藝水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