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北港朝天宮的古老石碑

        北港朝天宮源自1694年(清康熙33年)由佛教禪師樹壁和尚從福建湄洲所供奉之天后聖母神像,因當時早期來到臺灣移民留下的樹壁和尚,其遂成為北港朝天宮第一代的開山住持,並於1700年(康熙39年)由居民合力建廟供奉。

        今北港朝天宮後殿天井有件重要石碑,為「重修諸羅縣笨港天后宮碑記」,落款為1775年(清乾隆40年)大修竣成之時。此碑記錄北港朝天宮於1750年(乾隆15年)時受到笨港溪氾濫的波及,故由第二代住持能澤和尚主持修繕,以及當時笨港縣丞薛肇熿與貢生陳瑞玉等人捐資協助重修之事。對於北港朝天宮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意義與價值。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李乾朗,《北港朝天宮建築與裝飾藝術》,頁38、217,雲林縣: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1993;劉枝萬文,〈清代台灣寺廟〉,《台北文獻》,1963年。
  • 撰寫者
    蔡茹姻
  • 創作者
    拍攝者﹔李乾朗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乾隆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