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大正元年),臺北陳德星堂從臺北府城內遷建至大稻埕現址,其正殿多用舊料,但前殿多採新材料,特別是石雕及石龍柱,多為1912年新雕。
前殿正面出現一對「一柱雙龍」之龍柱,被公認為臺灣首例,值得細加欣賞。這對龍柱出自石匠師蔣九及蔣梢,他們皆來自泉州惠安,當地專以出優秀石匠而聞名。這對龍柱中,每一支皆雕二龍盤旋於柱身,即俗稱的「升龍」(風調)與「降龍」(雨順)。可能是柱子長度有限,「升龍」與「降龍」的尾巴互相交錯,也成為全臺孤例。
1917年(大正6年)雕的大龍峒保安宮正殿雙龍柱與1923年(大正12年)臺北劍潭寺大殿雙龍柱,皆未採尾巴交錯的構圖,甚至到戰後(1955年,民國44年)所雕的艋舺龍山寺雙龍柱,亦未採此法,於此可見臺北陳德星堂一柱雙龍之獨特性。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