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對天地神明最隆重的祭典,必會使用許多樂器與禮器,每年9月28日祭孔典禮,我們可以看到使用編鐘與編磬。禮器方面種類甚多,有龍杆、燈、爐、斧、鉞、扇、繖、罇、爵及福胙盤等。祭孔時禮生持禮器,每走五步一頓,舉止恭敬。
編鐘是以金屬鑄成16枚,分為上下二層懸掛,利用其厚薄不同、大小不同,當敲擊時可發生同高低的聲音。另外編磬則是以壁石作成曲形板,也用16枚,分為上下二層懸吊,其大小不同,當敲擊時也可發出不同聲音。
臺北孔子廟原在府城內,創建於1885年(清光緒10年),但乙未割台之後,日軍曾佔用,日久遭到破壞,至1925年(大正14年)由臺北仕紳倡議集資獻地,興建於大龍峒,並聘泉州名匠王益順設計建造,現在所存的編鐘與編磬應係日後所製,每逢孔誕釋奠典禮,必取出使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