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送銀燈

        此幅位在艋舺龍山寺三川殿龍門右前壁的石雕窗作品,採多層次透雕手法,雕刻內容為著名戲曲故事〈送銀燈〉,京劇劇本收錄於中國北京市藝術研究所出版的《京劇傳統劇本匯編》馬連良藏本。石雕窗所雕刻的主要角色為張子顯、賈桂娟、老婦人(桂娟之母)。

        故事內容為張子顯在進京赴考的途中被劫持,安置在書館內。當他覺得納悶時,突然有一老婦人出現向他提親,他沒應允。後來老婦人讓女兒賈桂娟送銀燈給張子顯,張子顯覺得桂娟容貌端秀,舉指有禮,心生愛慕之心;桂娟見氣質儒雅,暗生欽慕。後來張子顯變向桂娟求婚,桂娟羞澀低頭假意回絕,張子顯情急之下便拜倒在地。在一旁偷窺的老婦人適時現身,假裝看破兩人的私情,責斥張子顯,桂娟示意張子顯下跪道歉,老婦人便破嗔微笑,馬上答應了兩人的婚事。 此幅石雕作品的雕刻稿,根據2012年4月出版的第15期《艋舺龍山寺季刊》中康鍩錫先生所述,出自《蘇州戲齣年畫》中,十二齣說戲故事之一,僅構圖中的人物位置有所調換。

        在過去數位媒體及電子產品尚未發明、普及的年代,觀賞戲劇的方式是透過親身參與演員實際的演出,感受演員的身段及戲劇表現的張力,到二十世紀初仍蔚為風行。「戲齣年畫」是以傳統戲曲為藝術創作題材創作的年畫,透過畫師捕捉定格瞬間製作畫稿,不僅妝點百姓的日常生活,也益於戲曲故事的傳播。更重要的是,透過石匠師的巧手,使後人得以窺得這些留存於建築之上,逐漸淡忘的常民戲曲記憶。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羅美崴、劉冠伶
  • 資料來源
    艋舺龍山寺官網:雕刻記憶-龍虎門石雕窗 http://www.lungshan.org.tw/tw/03_2_11_art.php 《艋舺龍山寺季刊》第15期,財團法人台北市艋舺龍山寺,2012。 北京市藝術研究所,《京劇傳統劇本匯編》,北京出版社,2009。李乾朗,《艋舺龍山寺調查研究》,台北市政府,199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