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北港朝天宮的四海龍王石雕

跟北港朝天宮的四海龍王石雕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北港朝天宮的四海龍王石雕有關的相片,第1張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北港朝天宮的四海龍王石雕

        寺廟由無數個結構單元所組成,結構組成空間,而空間形塑場域。在寺廟的結構與空間之中皆有其意義及裝飾性,也因此欣賞一座廟宇,不像進入博物館看畫一般,觀賞者要以三度空間的思維進入場域,有時可將視線放遠、拉大,有時亦能欣賞單一構件。

        以寺廟的雕塑作品來說,它的表現技法是非常多元的,以其雕刻深淺的表現手法進行分類,可分為水磨沉花、剔地起突、壓地隱起、內枝外葉、圓雕等等。而寺廟中出現的圓雕作品,除前殿入口常見的石獅、龍柱外,便是置於各殿供人奉祀的神像了,在北港朝天宮就有一組為人所稱道的石雕作品。

        北港朝天宮的石圍牆上聳立著一組四海龍王的雕像,分別守護著東、西、南、北四海。四海龍王為主宰大海之神,也因此北港朝天宮的石欄杆上駐立著守護四海的龍王們,其依東西南北分別為敖光、敖順、敖明、熬吉。四尊龍王姿態各異,有的昂首看前,有的凝視遠方,有的手舉握拳,有的手拿麈尾,動態感十足。惠安石匠擅長人物比例拿捏及處理臉部神韻,而龍王所穿的衣服,各個衣紋皺摺線條有致,威而不猛,栩栩如生,可謂惠安石匠的圓雕代表作。若有機會駐足於此,隨著作品慢慢移動自身的視線,順著不同時刻的自然光,可沉浸於不同氛圍下所產生的美感。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撰寫者
蔡沂孜
資料來源
李乾朗,《北港朝天宮》,台北市:雄獅,1992;李乾朗,《臺灣傳統建築匠藝五輯》,台北市:燕樓古建築,2002。
保存者/保存團體
惠安石匠、陳應彬
檔案授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