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軒」是指廳堂之前再附建的建築空間,形式如亭,四周無壁。「軒」常作捲棚式彎桷構造之弧形屋頂,有如古代馬車的屋頂,乃轉借「軒」作為建築用詞。

        在寺廟建築中,殿前設軒,其空間內常放置大香爐,因其功能為香客進行祭祀活動的場所,故又稱「拜亭」或「拜殿」。圖片為南鯤鯓代天府後殿之軒。

        王益順在1920年代所繪臺北孔子廟之圖稿上即使用「前軒」與「後軒」作標示。位在架內之前屋簷之下為「前軒」,後檐之下為「後軒」,「後軒」也常作為神龕。

基本資訊

  • 別名
    拜亭、拜殿、抱廈、報印亭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李乾朗,《臺灣傳統建築匠藝》,台北市:燕樓古建築,1995。
  • 撰寫者
    李乾朗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