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北陳德星堂

        臺北陳德星堂原本為1892年(光緒18年)初建於臺北城內的陳氏家廟,有前殿、正殿與後殿,為三殿式。正殿為臺灣年代較早的左右對場造。1912年(大正元年)被迫遷於現今地點,前殿由名匠陳應彬所建,棟架和屋頂形式和北港朝天宮相似。架內用「二通三瓜」式,上簷角柱落在「步口通樑」的上方。而這裡一柱雙龍的石柱為臺灣首見,影響許多後來的廟宇。

        陳德星堂方位為坐東北朝西南。平面佈局屬於「兩殿兩廊兩護室」,也就是有正殿與三川殿、左右兩廊以及左右護室,大門於宗祠的東南角,是臺灣中型寺廟宗祠典型的平面配置。

        兩殿之間以廊道相接圍住中庭,廊道沒有設隔離牆。在兩側護龍與正殿、三川殿的左右設置八個過水廊相連,除了前後各設一個,中間通常設在正殿前步口廊兩側,陳德星堂在兩廊中再加夾一個歇山式屋頂的敞廊來通護龍。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電話
    02-25567150
  • 所在地-名稱
    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27號
  • 參考資料
    李乾朗,《臺北市三級古蹟陳德星堂調查研究與修護計劃》,台北市:財團法人陳德星堂、臺北市政府文化局,2003。
  • 撰寫者
    羅美崴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