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潘岳雄畫臺北陳德星堂門神

          臺南著名畫師潘麗水在1973年(民國62年),在臺北大龍峒保安宮畫八幅巨大的壁畫,它已經成為保安宮珍貴的文化資產。他的兒子潘岳雄也在1981年(民國70年)受邀在臺北陳德星堂畫門神。近代因為交通條件改善,臺灣南北匠師交流頻繁,互相影響,這種局面在百年前並不常見。

          百年前大龍峒保安宮門神由臺北畫師張長春所繪,艋舺龍山寺由出自臺北的畫師洪寶真與江寶所繪。但二戰之後,臺南畫師陳玉峰、潘麗水在臺北留下一些門神壁畫,他們的寫實作風與光影分明畫法,逐漸成為主流。

          臺北陳德星堂在1912年(大正元年)至1914年(大正3年)移建現址時,所留下的門神只剩正殿神龕後面屏板的「天官賜福」人物彩繪,它的畫法顯示古典風格,人物面容及衣褶只用線條,不用光影。

         潘岳雄在1981年(民國70年)引入新畫風的門神,但在2015年(民國104年)大修時,門神由劉家正畫師重繪,他師承自臺南畫師,題材雖然都是「秦叔寶」與「尉遲恭」門神,構圖與用色仍有明顯差異。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李乾朗
  • 資料來源
    李乾朗,《臺北市三級古蹟陳德星堂調查研究與修護計劃》,台北市:財團法人陳德星堂、臺北市政府文化局,200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