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陶廣泛地被運用在寺廟的裝飾,它屬於低溫陶,只用850度燒,色彩豐富為其特色,但也因屬低溫燒成,質地較脆而軟,不易保存,寺廟多將它裝置在室內的水車垛。
如果要裝置在屋頂上,那麼要使用二次燒,即釉上彩。第一次燒只塗白釉,可用1200度以上燒成。從窑內取出後上彩釉,第二次燒則降為850度。這種燒法未見於清代寺廟,據說為1950年代以後才出現。
1950年代由張添發所製作的桃園壽山巖觀音寺二次釉交趾陶「武將帶騎」,武將騎馬,其盔甲製作精細,邊緣飾以小珠。人物姿態表情亦細緻,但是我們可以看出第二層色釉已褪去,第一層白釉顯露出來,純白色交趾陶也有其特殊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