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在清代寺廟中較少有對場之作,但到了二十世紀初期,因寺廟社會力大增的幫助,許多寺廟進行改築,寺廟與寺廟之間不但在爭取香客時發生競爭,建築之改築也發生競賽,當有一座廟啟動重修時,也常引發另一座進行重修。
陳應彬與吳海同兩位大匠師常同時受聘為寺廟改築為主力匠師。他們有多次機會進行對場建造,如大龍峒保安宮、桃園景福宮等。1912年(大正元年)嘉義的朴子配天宮即出自他們之手,改築前殿。如今我們在前殿可見到左右斗栱不同,陳應彬作斜栱,並穿插神仙雕像,而吳海同設計它最拿手的菱形斗栱,左右差異非常明顯,也成為臺灣最出名的左右對場造寺廟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