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陳應彬設計製作的供桌與祭具

         古時建築的工種很多,分工很細,大木匠師處理樑柱,小木匠師製作門窗,泥水匠砌牆,而瓦匠鋪蓋屋頂,油漆及彩畫匠等各司其職。但也有少數名匠擅長多種工藝,大木匠師陳應彬即是其中最著名者。

         陳應彬設計建造寺廟,有時也承製神龕、供桌、祭具或家具。現存較完整的是臺北陳德星堂。當1912年(大正元年)本堂從城內遷建至現址時,神龕及供桌重作。作為陳氏的後裔,陳應彬奉獻正殿的供桌,他的名款刻於桌腳。

         這張平頭供桌帶「束腰」,「牙板」出現陳應彬最拿手的螭虎圖案,線條柔軟順暢,造型生動。另外,桌上的香爐與燭臺也以木製,表面雕滿螭虎紋案,目前仍保存完好無瑕,應是陳應彬在1912年作品中的精品。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李乾朗
  • 資料來源
    李乾朗,《臺北市三級古蹟陳德星堂調查研究與修護計劃》,台北市:財團法人陳德星堂、臺北市政府文化局,200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