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傳統木結構建築最關鍵性的設計圖是棟架剖面圖,宋朝李明仲《營造法式》書中,對棟架剖面圖稱為「側樣」。「側樣」圖將樑、柱、枋、斗栱及桁木等重要構件的位置或高低大小尺寸準確地標示出來,匠師可以依據圖面購買木材,並執行建造工作。
王益順這張「大成殿中路斷面圖」,係大成殿中央明間的棟架,縮尺1/20,棟架為重檐,前後用七根巨柱。它的下檐有捲棚,但上檐卻出現「三通五瓜」棟架,這與今天我們所見的臺北孔子廟大成殿大不相同。再仔細看,圖上的尺寸並不用阿拉伯數字,而是中國古老的計數碼。
臺北孔子廟大成殿現況內有精美的八角藻井,但原始設計圖卻無,而且也沒畫龍柱,所以我們也許得到一個結論,古時有些設計圖只是原則而已,真正建造時,依照現實狀況,可能得以調整成另一番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