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肚城族裔的復振與重生

這5張照片拍攝於2000-2018年期間,分別於埔里大肚城聚落、伊達邵部落、埔里雲山餐廳的活動照片,從921救災安置、引導幼童參與重建、族史研習課程到國際原住民經驗交流,透過歷時性影像,看得見拍瀑拉族大肚城聚落一路以來的堅韌生命力。

事實上,921地震屋倒人散的族親苦難,激發大肚城聚落彼此照顧的傳統南島族群共生價值觀,彼此互相扶持,集結討論,擬定可行的救助方案,包括:老人照顧、兒童照顧、以工代賑、災後心靈重建、探尋產業方向、家系族史調查等等,依著階段性重建需要,分項穩健執行。

上述這些工作漫長且煎熬,大肚城終究在一步步努力下陸續完成,尤其讓茁長中的一代,歷經相當時日的能力與意志磨練,培養面對生活與現實的獨立判斷力,與勇於任事的負責任個性,即使在重建過程都看得到年幼族裔勇於接受分派工作的小小身影。

921災難發生後幾年,各家戶逐漸恢復正常生活,聚落生息又回到往昔面貌。至此,清晰可見大肚城年幼族裔穩步在努力道路上,青少年甚至一起擔負族群文化復振重任;他們在島嶼上串聯學習和磨練生活,在國際上學習為國家和族群發聲,其努力不停的腳步,甚至引起國際學者注意。

基本資訊

  • 地點-地址
    大城路18號
  • 地點-縣市區
    南投縣
  • 撰寫者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張麗盆、劉寶雯
  • 資料來源
    自撰
  • 地點-緯度
    23.9720395
  • 地點-經度
    120.9589304
  • 時間起
    1999
  • 地點
    南投縣大城路18號 (120.9589304, 23.972039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