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把大肚王的故事帶回原鄉

這4張照片拍攝於2016年8月,埔里拍瀑拉族大肚社受台中大肚區公所邀請,回到原鄉進行「走揣大肚王─尋根之旅課程研習」的講座影像,以及當時準備的講義教材。事實上,921百年大震後,埔里大肚社年年低調返回原鄉,前往「金聖公祠」與「茄苳媽」祭念先人,引起不少文史工作人士的注意,成為後續族裔返鄉交流的機緣。

其後,台中市辦理「一區一特色」區域計畫,在沙鹿區的拍瀑拉族沙轆社,開始年年辦理祭祖活動。2016年,台中市大肚區公所舉辦「走揣大肚王─尋根之旅課程研習」,邀請兩百年前遷墾埔里大肚城的大肚社後裔返鄉與鄉親見面,大肚城欣然接受,並決定趁此公開返鄉的機緣,整理《大肚王的遷徙》小冊,彙整最淺顯的拍瀑拉族歷史資料,攜回台中大肚(Tallita、Darida)原鄉。這本小冊彙整了拍瀑拉族五千年在台中地區歷經史前大坌坑文化期、牛罵頭文化期、營埔文化期、番仔園文化期,和四、五百年來文字歷史時期的族群生活足跡與生命景況。

此外,大肚社族裔也應台中鄉土文化學會之邀,在該學會刊物上發表數篇相關拍瀑拉族歷史資料;其中《台中拍瀑拉族古文明探源》與《台中先民的千年傳統文化》,在年輕族人處理下,簡單裝訂成冊,提供對南島族群和拍瀑拉族的歷史文化有興趣之民眾參考。

基本資訊

  • 地點-地址
    沙田路二段646號
  • 地點-縣市區
    臺中市
  • 撰寫者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張麗盆、劉寶雯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自撰
  • 地點-緯度
    24.1511254
  • 地點-經度
    120.5455904
  • 地點-名稱
    大肚區公所
  • 時間起
    2016/0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