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青年力量投入族群文史資料整理

這2張照片拍攝於2005年,在大肚城公廳辦公室,3位暨南大學歷史系大學生正在整理大肚城的文史典籍資料,從分類到建檔,為文化重建奠立基礎。事實上,921地震讓許多部落文化工作停擺,然而對於部落史蹟追尋,應是災後重建的重要一環。據此,大肚城聚落自2005年開始,在重建過程中加入族群文史資料整理,邀請3位暨大歷史系學生參與,將記載大肚城歷史文化的重要典籍重新繕打,做為推動聚落事務與田野研究的基本素材與教材。

相關埔里大肚城聚落的過往歷史,當時僅見劉枝萬教授的《臺灣埔里鄉土志稿》。書中詳實記錄中部平埔族群進入埔里盆地後的各項生活與族群發展,包括大肚城掛念的先祖遷徙歷程,然而這本重要典籍,由於印刷數量有限,市面上不容易購買。因此,2005年大肚城在辦理各項聚落照顧與文化復振工作時,一併進行族群歷史記錄與詮釋,邀請暨大學生共同參與,並指導他們將《臺灣埔里鄉土志稿》鍵留檔案,分章分節作為日後的學習與研究素材。全稿完成時,大家都相當感動,欣喜莫名。

一場世紀末百年大震,震出了部落文化傳承危機,但也是轉機的開始,大肚城聚落以媒合在地大學的青年力量,投入族群文史資料的整理,逐步厚實文史基礎工程,成為埔里921災後重建的代表性案例。

基本資訊

  • 地點-地址
    大城路18號
  • 地點-縣市區
    南投縣
  • 撰寫者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張麗盆、劉寶雯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自撰
  • 地點-緯度
    23.9720395
  • 地點-經度
    120.9589304
  • 時間起
    200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