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張照片拍攝於2002-2003年期間,在大肚城公廳集會所舉辦921紀念晚會,以及平日跟老長輩共餐兼訪問的情景;這些時刻,讓老長輩有機會將腦海中的族群文化一一訴說和教導,形成文化傳承的田野進行式。平埔拍瀑拉族大肚城舉辦歲時祭儀是在農曆7月1日,主要儀式包括一大早「揹祖公」,上午「走標」,傍晚「牽田」。這項傳統祭儀在921地震前已中斷80多年,所幸百年大震暫停了繁忙的生活步伐,2002年無意中竟帶來文化復振的契機;當年特別舉辦老長輩用口述歷史,或牽起大家的手教導牽田步伐、教唱牽田曲等項傳統文化學習活動。
埔里大肚城約200年前遷墾埔里盆地,當時依然保有傳統文化,時日一久,逐漸失傳。921大震,透過老人照顧的契機,帶來復振文化傳統的機會;當時,幾乎是90歲以上的老人才曾經參與過傳統祭儀,譬如已年屆90的施丁坤老先生,和高通老先生口述小時候曾與大人一起揹祖公,留下豐富的祭儀文化資產;或是滿毒春花阿婆吟唱傳統牽田曲,為今日拍瀑拉族牽田曲立下基礎,後續更錄製樂音和公開吟唱。據此,拍瀑拉族歲時祭儀的牽田曲調得以完整傳頌。
拍瀑拉族大肚城的文化祭儀傳統,在看似生存危機的轉圜之中乍現曙光,成為埔里921災後重建過程中族群文化復振的獨特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