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讓老人一起吃頓飯的安老救助

這3張照片拍攝於2002年5月至2003年12月期間,分別在大肚城公廳和耆老家宅舉行的安老救助行動,透過共食聚餐,讓聚落老人家感受到被貼心照顧的安全感。事實上,921地震以來,拍瀑拉族大肚城在災後重建初期就特別注重老人照顧,不僅表現出對長者的重視,更淵源於族群文化傳統脈絡。

在大肚城,老人家是聚落摯愛的長輩,也是被優先照顧的對象;在聚落傳承「貓霧捒番曲」中,有首〈拍瀑拉牽田頌祖曲〉,歌詞即指示著,打獵回來要把最好的肉送給老人吃。此外,在當時平埔族群傳統文化尚未被好好傳承的那個年代,若任憑老人家在災後萎凋離世,將造成文化傳承與延續的大斷層。憑藉上述理由,大肚城在震後初期即展開照顧聚落老人行動,把安定老人心靈當成首要之務,用最簡便經濟的方式,讓老人們可以經常聚在一起吃頓飯,藉由相互陪伴去感受生活動力,而年輕一輩也趁著長輩集體用餐的時間,向老人家請教族群傳統知識,讓族群文化繼續傳承。

大肚城聚落的災後重建過程中,相當重視老人家的照顧課題,透過簡易方式讓老人家們得以聚會用餐,彼此表達關心,很大程度安慰了老人們的脆弱心靈,並讓年輕一輩藉機請益族群文化知識,一舉兩得,成為埔里921震災中值得被記錄的代表性案例。

基本資訊

  • 地點-地址
    大城路18號
  • 地點-縣市區
    南投縣
  • 撰寫者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張麗盆、劉寶雯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自撰
  • 地點-緯度
    23.9720395
  • 地點-經度
    120.9589304
  • 時間起
    2002/0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