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金門縣已釋出軍事碉堡

跟金門縣已釋出軍事碉堡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金門縣已釋出軍事碉堡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金門縣已釋出軍事碉堡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金門縣已釋出軍事碉堡有關的相片,第3張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金門縣已釋出軍事碉堡

砲堡興建目的針對其火砲建置隱閉安全空間,金門主要部屬牽引式火砲,該形式火砲沉重若需轉換陣地須由車輛拖拉,移動速度緩慢容易成為敵軍優先砲擊目標,因而金門軍方建置大量砲堡保護火砲亦作為預備陣地,建造砲堡需評估該點射擊目標與周遭地形調整砲堡射口與掩護處,然而火砲位於砲堡內會受限開口處的單一射向,無法因應戰術實施多向度的射擊,因此砲堡外側多會設置戶外環形陣地,以因應戰術施展360度射擊需求。

一個砲兵連營區內部屬4到6門火砲,砲堡多採取線性排列或方格狀分布,過往砲陣地分類皆依砲堡原先設置火砲做為空間分類命名,如105砲堡、155砲堡、8吋砲堡、240砲堡等稱呼,但在後期軍方建造砲堡希望能多元化的運用,暨能放置多類型火砲亦能作為人員寢室、彈藥庫房等用途,於是本案改以空間類型為分類方式,依空間牆體遮蔽與開口狀態、複合空間組合等做分類因子,將其砲堡分為頂蓋式、個體式、堡壘式、坑洞式此四類型,此分類單一說明各類型砲堡空間特性,以及後續活化再利用改造原則。

「頂蓋式砲堡」:砲堡以方形四角為柱與掩蔽牆,四面設置火砲射口或入口,火砲於堡壘內部即可達成多向度射擊,但砲戰時容易受敵軍火砲襲擊波及砲堡內部人員設備,金門多設置於島嶼中心處做全島海岸反舟波防禦使用,依其平面空間分為三型:方形、圓形、梅花形。

「個體式砲堡」:砲堡牆面開口僅有入口與射口,砲堡內無附設額外彈藥庫與人員寢室,牆體局部內凹作為彈藥儲藏槽,因單一射向限制多會於砲堡外配置戶外環形陣地,依其平面空間分三型:罐型*2、瓶型*2、方形*2。

「堡壘式砲堡」:砲堡牆面開口除入口與射口,左右兩側連接彈藥庫與人員寢室,左右牆面留有80cm寬人員通道,兩側附屬空間均設置單獨人員出入口,因此堡壘型具有1處大型出入口與1處火砲射口與2處人員出入口,依其平面空間分為四型:菱型*2、葫蘆型*2、椎型*2、不規則形*2。

「坑洞式砲堡」:利用金門花崗岩地質開鑿地下坑道,考量山勢走向、火砲口徑大小以及內部機能需求,依據戰略需求開鑿大型坑口作為火砲進出與內部發射使用,或是火砲藏匿於山體內部,岩壁開鑿局部孔洞作為火砲射口使用,內部四門火砲射口串聯通道考量使用需求,局部開鑿大型坑道作為車輛運輸火砲與彈藥使用,局部開鑿1m寬人員移動使用,並於射口周遭開鑿小型坑洞作為彈藥庫。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文化部
所在地-地址
金門縣
別名
砲堡
事件
九三砲戰、八二三砲戰、六一七砲戰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4.447268126902127
所在地-經度
118.3738830035156
是否開放
現況
部分活化部分閒置
隸屬
金門縣政府、金門國家公園
撰寫者
藍文佶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