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臺南竹工藝師蔡惠婷示範的三角編技法,三角編雖名為三角,其打底的中心依然是六角形,而後向外延伸皆為三角形,交會處則可以形成四角、六角形;三角編被廣泛應用在多種籃器的打底,翁明輝的竹盾也有使用到。三角編也被稱為半目編,傳統竹編將六角作為一目,三角是六角的一半,所以稱為半目。
三角編由於編織面的密度高,其承重效果較佳。在傳統竹工藝當中被應用於盛裝比較重的作物,通常被用來編織收成芒果、西瓜、鳳梨等水果用的籃器;三角編的果籃在 1970 - 1980 年(民國 59 - 69 年)後逐漸被生產成本更低的塑膠籃取代。
根據本計畫的竹工藝傳承難度訪調,三角編為難度 4 分(總分 5 分)的竹編技法,其難度凸顯於編織過程的邏輯性,三角編必須在逆時針與順時針編織之間來回切換才能讓編織面穩固,且為求密實也需要使用到比較多竹篾,很考驗編織時的腦手反應。
本筆資料之數位物件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向財團法人臺南市竹會秘書蔡惠婷徵集取得授權,詮釋資料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彙整後撰寫。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