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山竹業史代表性物件 - 福州傳入的竹編蒸籠(竹細工人才培育期)|林根在

竹山竹業史代表性物件 - 福州傳入的竹編蒸籠(竹細工人才培育期)|林根在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竹山竹業史代表性物件 - 福州傳入的竹編蒸籠(竹細工人才培育期)|林根在

由南投縣竹山鎮竹工藝師林根在製作的竹編蒸籠,以矢文編、斜紋編、平織等壓一挑一技法編織出竹編面後,再以後竹片相夾而成,可分為多層;此種蒸籠造型是日治時期才傳入的,由總督府於 1929 年(昭和 4年)以刺激外銷為目的,聘請來自福州的中國及講師教學。


蒸籠是最常見的一種竹製民生用品,各族群都有其製法,本計畫訪調的道卡斯族是以蒸籠墊的形式編織,臺南的關廟與龍崎一帶的傳統作法則是以類似籃器的做法以米字編等技法編織而成,在近百年歷經了多次的造型轉變才成為現今常見的樣式。


根據黃世輝等人所著之《竹藝竹情在竹山:竹山地區竹開發三百年史》所述,竹製蒸籠的樣式標準化是在日治時期的 1929 年(昭和 4年)後,因應總督府推動將臺灣竹工藝品銷回日本的計畫,而聘請福州的中國籍講師來台教學,林根在的此件蒸籠即是當時引入的形式。


本筆資料之數位物件由南投縣竹生活文化促進協會向林根在徵集取得授權,詮釋資料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彙整後撰寫。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竹山竹業史代表性物件 - 福州傳入的竹編蒸籠(竹細工人才培育期)|林根在 / 撰寫者: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29271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撰寫者
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創作者
林根在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