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有好幾條重要水圳,灌溉廣大農田而養活埔里人,其中一條南烘圳引流南烘溪且穿越水頭里。埔里921地震的重建時期,2009年由水土保持局與南投農田水利會規劃一處水頭里鳳雛生態公園,以圳路生態工法、社區環境改善及休閒遊憩空間等為出發點而興建,並於完工後委託當地水頭社區發展協會認養維護,成為一座小而美的圳路生態公園。
南烘圳水源來自埔里鎮與魚池鄉界牛洞隧道附近的南烘溪,豐沛的水源沿著山麓幹道圳路,向下逐一分流,提供下游茭白筍、水稻及各種作物灌溉。鳳雛生態公園的入口就在水頭路22號對面的土地公廟,在長約400公尺的圳路營造多孔隙的乾砌石、平緩多樣的生物棲地、種植原生水柳、無患子等樹木,河岸步道、2座跨越圳道的休憩涼亭及1座拱橋,再加上具有70年歷史的鳳雛洞、兩端入口意象,以及以伏水聖獸「贔屭」之姿矗立的生態公園碑記,讓人感覺充滿水文意象特色。
鳳雛生態公園雖小,但地點幽靜,將既有的水利設施加值成一具生態、綠意和文化意涵的好地方,開放給社會大眾使用,如今已成為附近居民運動、訪客賞景、小憩、親水及學校戶外教學的空間環境,堪稱埔里921重建時期的新思維作法和代表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