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故鄉紙教堂及見學園區

跟新故鄉紙教堂及見學園區有關的相片,共5張
跟新故鄉紙教堂及見學園區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新故鄉紙教堂及見學園區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新故鄉紙教堂及見學園區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新故鄉紙教堂及見學園區有關的相片,第4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新故鄉紙教堂及見學園區

2005年1月,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參加日本阪神地震10周年紀念活動,提議將1995年大地震後興建,正要功成身退的鷹取教堂舊建築搬到台灣,作為台灣與日本重建交流平台。經多方努力,鷹取教堂原型建材,終於飄洋過海來到台灣埔里。

2008年1月25日,基金會舉辦「千人立柱」活動,1千多位來自台灣和日本的朋友,合力將58根紙管,豎立在埔里桃米里的土地上;9月21日紙教堂園區正式開園,紙教堂的紙管建築(圖1)顛覆傳統對紙張的想像,與緊鄰的H型鋼大棚架(圖2),形成「鋼的柔軟」與「紙的堅硬 」對話,還有丁芳池 (圖3)、搖晃的記憶、愛與互助燈、祈福蛙等多樣藝術裝置。紙教堂的田份仔生態池、夢蝶亭、蝶夢亭、蝴蝶食草與蜜源棲地(圖4),與依附這片美景而茁壯生長的水社柳、大安水蓑衣、台灣萍蓬草等特有物種,共同構成震災後奇蹟似的紙教堂風潮,觸動千萬訪客心靈。

透過藝術、建築與生態饗宴,新故鄉紙教堂園區,帶給世界訪客的心靈悸動、懷念與共鳴,成為921震後埔里地區最有震災記憶代表性之案例,且兼具社區營造、建築藝術與生態棲地營造意義的地景;並透過社會企業運轉,帶動埔里區域活化(圖5)。說它是921地震重建期,埔里最有代表性、影響最深遠的地景,當之無愧。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埔里鎮桃米里紙教堂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9413807
所在地-經度
120.9270419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1.台灣水生植物圖鑑(李松柏 著,晨星出版,2012)
資料來源
自撰
撰寫者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彭國棟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