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廣興紙寮手抄紙的工序(三) 抄紙

廣興紙寮採取手工造紙的繁複工序工法,生產優質紙張,並未受到921地震而放棄,反而更加堅持古法,硬是在逆勢中衝出一條活路,維繫了紙產業命脈。

抄紙的原理是將紙漿纖維重組,是造紙流程中最奇妙的手續。將紙漿溶解於水中,加入懸浮劑加以攪拌均勻,透過紙藝師的目測經驗,在檜木木框內的竹簾中,端起抄紙簾放入紙漿槽,以擺浪式前後左右搖擺撈起,傳統抄紙法謂之「蕩料入簾」,經初水、增厚、修飾,使紙張全體厚度均一,依搖盪的紙漿濃度及時間,而得到所需要的紙張厚度,放上尼龍線後再一張一張疊起,有如大面積豆腐般美麗的形狀。這一步驟形成一張張會呼吸透氣的紙,畫家在寫書法、畫畫時,能產生吸墨、暈墨、及藝術線條及色彩效果,保值畫家的作品十年百年之久。

抄紙是令紙張成型的重要工序。最早古法不靠機械蕩料入簾,而是利用3支竹竿支撐抄紙架、竹簾與紙漿的重量,抄紙藝師需用力動作往漿槽舀起紙漿後,左右擺動抄紙架重複3次,翻轉覆簾於後方桌板上,再放上尼龍線做紙與紙之間的區隔,即完成一張紙的抄製。由於是十分吃重的工法,日久會造成藝師身體的疲累與職業傷害,現大都使用半自動抄紙。不過廣興紙寮高級紙的製作,仍堅持必須採用純手工抄紙的工法來生產。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義方
  • 資料來源
    自撰、參考: 黃煥彰口述、劉秋蘭整理,《廣興紙文化研究》
  • 所屬族群
    其他
  • 所屬族群說明
    漢族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