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部分紙廠於經歷921地震衝擊之後無力為繼,然而廣興紙寮未因921地震倒下,反而從中發掘產業新創的可能性。這過程之中,身為第二代廣興紙寮負責人的黃煥彰先生扮演關鍵性角色。
黃煥彰,1957年生於埔里鎮鐵山里,為家中長子。13歲就開始協助家中造紙的作業,一身造紙技藝與工藝知識皆傳承自父母黃耀東與黃巫孟雀的嚴謹訓練。1993年,時年38歲的黃煥彰接手經營父親辛苦創立的廣鴻興有限公司。但這時期,台灣傳統造紙產業因時代變遷,紛紛外移或關廠,迅速沒落。夕陽無限好「紙」是近黃昏!成為埔里造紙產業無奈的寫照。黃煥彰為尋求新出路,在埔里文化工作者王灝、鄧相揚、陳義方等人的倡議協助下,重新以「產業文化的創意」,於1995年轉型成為教育觀光工廠,致力保存、推廣手工造紙文化的產業,發展成高附加經濟價值的觀光產業。
1999年發生921地震,廣興紙寮雖遭遇極大經營危機,但黃煥彰持續精進紙藝,堅持「只做好紙」的信念,終為台灣手工紙保存住最傳統的工藝產業文化,更於2020年獲南投縣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類手工造紙工藝保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