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地震帶給埔里紙產業相當大衝擊,然而廣興紙寮的手工造紙職人們卻堅守崗位,遵循傳統工序工法,加倍守護手工紙的無形文化資產,繼而發揚光大。
原料處理包含挑選、蒸煮、清洗漂白三道工序。主要製程分為三個階段:
1.挑選材料(如圖):造紙的原理是纖維的重組技術,不同的纖維形成不同的紙張,而纖維則取自各種天然植物,經過各種加工而形成紙張。紙的製作過程與纖維原料皆是影響紙張品質的主要因素。造紙纖維原料的表面常附有灰塵等明顯雜質,需用活水浸泡多日,以軟化細胞壁,讓纖維容易分離出來。再以人力做初步篩選,將具有黑斑與汙點的皮料挑揀出來,避免蒸煮時從黑斑釋放出過多的灰份,影響紙質。挑揀完畢之後,便進入下一階段─原料蒸煮。
2.蒸煮:將浸泡過的樹皮原料經由蒸煮的過程,加速植物纖維分離,去除原料中的果膠、色素、油脂等雜物,加熱過程中要不斷添加柴火,以保持水的溫度。
3.漂白:原料漂白的目的有二,一是為了提升紙漿白皙成度,二是強化木質素的清除。廣興紙寮目前採用化學漂白與微生物酵素漂白二種方法。不過過多的漂白劑會分解纖維,造成紙力下降,縮短保存時間,因此廣興有些原色編號的產品並不走這道工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