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鎮在921地震前有一項特殊的民生產業─柴燒熱水器,是由大城里的梁永和先生所開發,他也是帶動埔里柴燒熱水器成為新興產業的關鍵者,目前埔里南興街上還有梁永和當初發明柴燒熱水器的商店,讓大人可以見證這項過往的生活智慧。
1961-1976年代,埔里人大都使用柴火燒熱水洗澡,但是冬天在山區容易降溫而變成冷水,加上提滾燙熱水時有安全疑慮,所以梁永和開發了「柴燒熱水器」,直接將熱水經由管線送到浴室,解決山區民眾洗熱水澡的問題,埔里當時有許多家庭使用。梁永和利用管線連接熱冷水,每次可提供4-6人的熱水,當時沒有溫度計,憑藉經驗及技術,這項發明比燒柴提水更安全、保溫、省力及省時,當時柴燒熱水器可保持2小時熱度,對埔里一般家庭冬天來說是一項福音。早期熱水器還沒有普及化時,燒柴熱水器是有錢人才裝得起的設施,裝一組要好幾千元,很多埔里人童年時要先砍柴再加火才能洗到熱水澡,因為那個年代沒有專利的觀念也沒法規可以保障,所以也漸漸被模仿,加上921地震前幾年,瓦斯熱水器開始盛行,所以市場也被分食。
921地震時,埔里許多家庭的柴燒熱水器倒塌損毀嚴重,加上電熱水器時代來臨,所以一場百年大地震,也成為柴燒熱水器興衰的分水嶺。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