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炮城,屏東縣萬巒鄉東興村。
五溝是殲炮城的發源地,也是炮城的故鄉。
鳳山縣誌文獻得知,殲炮城緣起於1833年(道光13年)時,發生五溝大林庄與熟番的衝突,雙方激戰之後,傷亡難免。最後由官兵調解之下,熟番居住及耕地向後撤退,讓與大林庄民耕種。死傷的羅漢腳就葬於練兵出發地,也就是現今五溝忠勇祠。由1826年才從嘉應州蕉嶺來五溝開墾的涂禮蘭先生的招集下研商,研創出用竹篾編成的竹簍,並在竹簍裡放置火藥,利用引燃火藥產生巨大的響聲,做為警戒通報之用。在五溝村民耕地範圍內,束立一支竹子(約二三層樓高的竹子)於田中工作時,在竹子尾端掛上炮城。
當村民在田野工作時,不管是受到攻擊或有任何危機狀況等。村民可以迅速將附近的炮城放下引燃,藉由爆炸聲響通知其他村民注意或前來支援解危。後來演變村中家家戶戶門口也掛上炮城,以防青壯男女外出工作時,家中遭到攻擊或搶劫,可以引燃炮城解危。光復之後「伯公會」才又恢復,但是田野及家家戶戶的炮城已經消失了。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