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號誌樓之都-基隆車站

基隆曾有「號誌樓之都」美稱,當時的基隆鐵道系統包括臨港線鐵路在內,共有五座號誌樓之多,站體經過四次改建,在2015年(民國104年)6月29日啟用半地下化車站後,原存南北二座號誌樓雖仍矗立於站內,然無情歲月摧殘,與人們的漠視,使其因保存了自1930年代開始使用的機械設備,在2004年(民國93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的地位,完全被放空棄置。

日治時期,因基隆的海運及戰略地位日益重要,日本人在興建第二代基隆車站時,增建了不少附屬設施,包括五棟號誌樓、臂木式號誌樓、機械聯動裝置、地面聯桿及強力式彈簧轉轍器,原都保存完好,但因全面採用電子式號誌系統室,而遭拆除。「號誌樓」是鐵道站場中號誌機與轉轍器集中操作的管控機房,角色有如機場塔台一般,負責列車安全地行駛在正確的路線上。南號誌樓負責控管列車進出,北號誌樓則專管洗車、檢車、列車入庫、調車及貨車進出。兩樓各有功能,各司其職。南北兩棟號誌樓具有見證台灣鐵道歷史的意義,是極為珍貴的鐵道文物。

基隆車站南北號誌樓轉轍站保存範圍包括兩號誌樓建物、臂木式號誌樓、機械聯動裝置、地面聯桿及強力式彈簧轉撤器等。建物一樓為RC造承重牆結構,二樓以檜木為主建材的日式建築物。為了不阻礙視線,內部空間以機械連動設施為主,屋頂則為傾斜式。建築本體曾因颱風造成損毀,目前以鋁製屋頂代替,相形之下似乎過於寒酸。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照片李正仁提供
  • 撰寫者
    李正仁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