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子傳統視為神獸,文獻記載出現於漢唐時的帝王陵墓、貴族墳宅前,大約於唐宋之後神獸石獅子開始走向民間,成為守衛大門的神獸。石獅子擺在大門前,民間流傳有幾點功能:避邪納吉、預知災難或彰顯權貴。
慈生宮牌樓下成對的石獅子是於1929年 (昭和己巳年)由安山岩雕刻而成,約高86公分,由謝錦王、謝清庚、潘士景、何新元、潘贊昌…等人敬獻。左邊的公獅,嘴含一顆活動的珠子、胸前掛著一串銅錢,而右邊的母獅,胸前掛著鈴鐺,用前足逗弄著小石獅,代表過去傳統社會對於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
這一對石獅子守護慈生宮的大門,也像在迎接來自各方的信眾。其作用除了有彰顯慈生宮的尊貴,以建築的角度上看來還可加強穩定門柱功能。由於它們的外型威武,也可用來驅凶避邪。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