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乳業雖然在日治時期建立基礎,但進展緩慢;戰後牛乳生產從頭開始,但發展速度卻相當快。鼓勵農民投入酪農事業是重要的開端,桃園楊梅坡地地帶的酪農實驗區則是開路先鋒,透過其飼牛經驗將風氣開展至北中南各地。另外,食品企業擁有大型牧場,透過政府的扶持,以及對酪農戶的補助,收購牛奶,達成生產、收購與加工相互合作關係。其中,味全公司的埔心牧場扮演重要推手,使桃園成為全臺酪農事業最發達之區,而有酪農縣之美譽。即便如此,進口奶粉一直是臺灣乳業揮之不去的壓力。味全公司一度拒絕收購酪農產乳,造成桃園酪農事業的低潮。政府在國人營養、開放奶粉進口與發展本土牛乳食品業、照顧酪農的平衡考量上,以課徵進口奶粉乳業捐、推廣學童飲乳等政策讓臺灣乳業重新出發。又因農、工業收益差距過大,政府以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改善農村生活,大園酪農村應運而生。面對彰化、雲林與臺南各地酪農專區的競爭,桃園的酪農事業光環漸褪。中正機場的啟用吸引了大園年輕酪農,而航空城的土地徵收也將使桃園的酪農事業面臨新的時代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