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文化部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的建置。其宗旨在擴大引動民間單位,透過創新思維與數位科技,協力推動在地知識、原生文化、常民記憶的保存、轉譯與活化應用,以由下而上及共創協作之精神,發展多元的「國家文化記憶」內涵,建構具臺灣文化識別性的「國家文化記憶庫」共享平台,以作為知識研究、教育推廣及產業運用及的基礎。
本次研討會計畫焦點擬在上述國家文化記憶庫的框架下,從公眾史學的視角,探桃園學討桃園學中的「物、空間與歷史記憶」。理念涵蓋範圍涉及:公眾史學與地方學的理論與實踐、城市景觀、物與記憶、環境、課程實踐等。具體的措施在於理解公眾如何透過文物、空間培養歷史感與地方感,不同版本的歷史是如何產生、傳播及制度化。抑或是在學校、紀念日、博物館、老屋、紀念碑、遺址等場所,作為公眾歷史的歷史知識是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