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於1929年(昭和4年)在桃園 楊梅老城北側建了「楊梅驛」(指舊楊梅火車站),而連接火車站與老城之間的大成路遂成為車水馬龍的商業大道,當時位於大道上、由宋氏經營的「合源商行」便是彼時繁華盛況之見證者。
有著三連棟建築的「合源商行」,正中央建物的山頭上有一對「雙鳳圍花」的「剪黏」作品,側棟則以高聳而特殊的造型山頭與中央棟取得視覺上的平衡。中央牌匾題商號「宋合源」之字樣還貼上剪黏素材,亮黃色澤顯得貴氣;下緣嵌貼的花磚被反轉成菱形,增加多元線條而不過於剛硬,再搭配鋸齒波浪狀的拼貼,使得此處的視覺呈現多了一些亮麗、輕盈感,豐富了僅有洗石子的灰白色外牆。
「花磚」於西元1915~1935年(日本大正至昭和年間)間引進到臺灣,運用在傳統民宅或廟宇,其諸多優點如:「容易施工」、「顏色多樣」、「色澤豔麗」、「不易褪色」等等使花磚有機會取代了部份傳統彩繪、雕刻、剪黏、泥塑或交趾陶等工藝,成為當時常見的建築裝飾;而造價昂貴、稀有少見的特性也成為富貴人家炫耀財力的管道之一。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