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臺中龍井的林氏古厝於西元1882年完工,為單進、正身五開間、三護龍且有軒亭的建築格局。門樓層層上揚的燕尾一展氣派恢弘,現大部分屋身已坍塌傾頹,僅剩門樓及部分院牆仍盡忠職守地矗立原地。
斗仔砌工法為門樓打造堅固又美麗的紋路,綿延的院牆隨之一階階往上堆疊出如山高聳的門樓,燕尾線條流暢優美,脊堵上以「主題對應」的章法嵌飾數面花磚,自中央單面象徵多子多孫、長壽旺福的花果圖 (右起石榴、壽桃、枇杷、葡萄),兩端則是另一種設計的「四果圖」(右-蘋果、下-石榴、左壽桃、上-佛手)亦是代表平安多產的寓意,接續的三果圖則有鳳梨、香蕉、蘋果取其諧音義,指「旺運相招平安」的意涵,最後再用上玫瑰、蓮花的花磚樣式,像是在說「美好富貴連連」。
林厝所使用的花磚為於西元1915~1935年間引進到臺灣運用於傳統民宅或廟宇,因其造價昂貴、稀少的特性而成為當時豪門望族用來彰顯財富地位的建築裝飾元素之一。古厝完工之時臺灣尚未引入花磚,故判斷雁尾門樓的花磚應後來翻修時添上的裝飾。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