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虎山巖的由來-蔣敏全老師(地方史研究家)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ND

虎山巖的由來-蔣敏全老師(地方史研究家)

西元2020年11月4日

訪談者:稻江文化工作室

受訪者:蔣敏全老師(彰化縣花壇鄉文史工作者)

地點:彰化縣花壇鄉

訪談題目:虎山巖的由來 

 受訪者蔣敏全老師長年投入彰化地方史的研究,除了身兼彰化縣八卦山文化協會理事長等要職之外,並且有多數著作。諸如彰化縣文化局出版的《大家來寫村史42-文風教德:花壇鄉文德村》,花壇鄉公所出版的《花壇鄉志》等。訪談者由稻江文化工作室執行,負責人釋明瑛為戰前虎山巖管理人釋圖之孫女。

 地方史研究家蔣敏全老師針對虎山巖的由來,提到花壇當地的人相傳西元1730年時白沙坑溪仔底的莊家孩童,每次都會牽牛到虎山巖放牛吃草。來這裡放牛孩子愛玩怕牛會不見了,都會捏個觀世音菩薩的泥塑像,希望觀世音菩薩能幫忙看牛,保佑牛不會不見了。

 幾年過後,放牛的孩童有人不適,村人一到放牛的地方看,就看到了觀世音菩薩的泥偶像,並且發出毫光。恰好從大陸來雲遊的慧進大師知道,覺得虎山巖的地方很好,應該要蓋廟。村民大家就募集款項,特別是彰化的賴和的祖先賴凰高,和莊家的祖先等地方人士,大家共襄盛舉的蓋了供奉觀世音菩薩的寺廟,這就是虎山巖的由來。

 訪談內容中的賴凰高是賴和的祖先,出錢出力的鄉紳們對於地方的貢獻,宗教信仰給予地方人士的安撫慰藉,對於一個移民社會,多元文化的臺灣島來說,是一個落地生根的表象。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稻江文化工作室
管理者
釋明瑛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彰化花壇
創作者
稻江文化工作室
時間資訊
採訪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民國/戰後時期
資料使用語言
台語
媒體類型
影片
存放位置
臺灣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