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新聞局長鄭文燦(右)及名製作人周遊(左),特地到場為影視博覽會記者會開鑼的畫面。照片中的周遊一身桃紅,外頭還罩著粉紅薄紗,讓工作能力令人刮目相看的她,多了一份女性的柔美和浪漫。當年近70的她,因考入臺灣省文化工作隊而進入演藝圈,在26歲那年經王滿嬌的介紹,演出第一部電影《相欠債》,其後在大銀幕所飾演的角色雖然多為配角及反派人物,但因為角色個性鮮明,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因此開創了以《三八阿花》為名的系列電影,此片在民國53年第2屆的臺語片影展中,讓她榮獲「最佳女配角獎」。然而,在臺語電影如日中天的同時,周遊也跨足國語片及電視圈;至於臺語片開始沒落時,她已逐漸將工作重心轉移至小銀幕,先後在台視和中視演出連續劇,更轉戰戲劇擔任劇作人,開始了她比當演員更輝煌的製作人生涯。縱橫演藝圈近半世紀以來,周遊從演員到製作人、從古裝戲到鄉土劇,不但創下不少電視史上的收視奇蹟,更打破一般人對女明星的「花瓶」刻板印象,讓她成為演藝圈女性大姐大的代表人物。
2006(民國95)年11月,整個臺灣籠罩在電影電視嘉年華的熱鬧氛圍中。繼民國94年臺灣國際影視博覽會成功之後,新聞局再度匯整金馬獎、金鐘獎、臺北影視節、臺灣影視創投會,加上當年適逢「臺語電影五十年」系列活動,以及輪到臺北舉辦的亞太影展等等,當年將整合成一個規模更大、功能更多元的「2006 臺灣國際影視博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