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陶曉清獲第52屆廣播金鐘特別貢獻獎。
第52屆廣播金鐘獎頒獎典禮23日晚上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行,資深廣播人陶曉清獲頒特別貢獻獎。陶曉清自1965(民國54)年進入中廣後,先是主持西洋流行音樂,後來製播「中西民歌」節目,她鼓勵音樂素人創作,並將作品寄到電台,在挑選後於固定時段播出,結果意外地受到聽眾的熱烈迴響。在1981(民國70)到2001(民國90)年間,因為她對校園民歌不斷地支持,讓校民歌快速成長茁壯,這個民歌運動重要推手,也因而被喻為「民歌之母」。她在今晚獲頒特別貢獻獎時致詞表示,「從AM到FM,從熱門音樂到校園民歌,從流行網到青春網,之後再從中廣公司到臺北之音,以為廣播生涯要退休、結束了,沒想到因為得了乳癌,進入病友協會,和病友共同完成網路電台『牽手之聲』的夢想。」這位終為廣播奉獻的民歌推手,於去年在「牽手之聲(Can Cheers)網路電台擔任台長兼主持人,致力為癌友發聲,將她畢生的專業與公益結合,足為廣播界的楷模,因而榮獲本屆廣播金鐘獎最佳貢獻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