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濱武蓉子

本籍秋田。曾以《靜物》、《大理花》、《美人蕉與百合》、《秋果》、《靜物》、《靜物》、分別入選第1-6回(1927-32)臺展西洋畫部,畫作簽名以「yoko H.」或「蓉子」落款,「yoko」即「蓉子」、「 H.」即「濱武(Hamatake)」的日文讀音及縮寫。根據1927年《臺灣日日新報》與1931年《臺日畫報》的報導,蓉子是臺北第一高女的在學生、臺北第一中學校長濱武元次的千金。經查總督府職員錄與《臺灣人士鑑》(1934),濱武元次為東京帝大文科大學英文學科畢業,1916-20年擔任臺南中學校教諭,之後歷任臺南高等女學校(1922年改稱臺南第一高等女學校)(1921-24),臺北第一中學校(1925-30)及臺北第一師範學校(1931-36)校長。元次向臺日報記者謙虛地說:蓉子「在臺南時是跟女學校的老師學畫,在臺北是跟鹽月,才師事兩年多,還不行呢」。「臺南的女學校」應是元次擔任校長的臺南第一高女,也是臺展入選作家的川村伊作1923-27年在該校任職,很可能是蓉子的繪畫啟蒙老師。此外,上述臺日報還報導「蓉子之母是女子大學英文科畢業,姊姊正在就讀音樂學校」,故蓉子應有往藝術發展的資質。

基本資訊

  • 讀音
    ハマタケ ヨウコ (Hamatake Yoko)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性別
  • 出生地
    不詳
  • 出生年月日
    不詳
  • 卒年月日
    不詳
  • 來源
    1.〈臺展入選者中に可憐な二人 濱武蓉子さんと素木洋一君〉,《臺灣日日新報》,1927-10-22(版5)。2.〈令孃かゞみ〉,《臺日畫報》第2卷第2號,1931-2-15。3.〈濱武元次〉,《臺灣人士鑑》,臺灣新民報,1934,頁156。
  • 父母
    父濱武元次;母アツマ
  • 撰寫者
    李淑珠
  • 臺府展入選屆別(年)
    臺展第1-6回(1927-3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