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連戲》為臨界點劇象錄1993年發表演出的作品,演出分兩個版本,1993年8月31日於台北縣(今新北市)永和橋下首演場外版,9月4日至5日於敦南永琦百貨萬象廳演出場內版。本劇由田啟元編導,臨界點團員共同演出。
1993年台北縣政府以「普渡淡水河」為主題,舉辦第二屆中元普渡祭,臨界點劇象錄呼應主題創作《目連戲》受邀參與演出。作品以宗教故事《目連救母》為題材,呼應宗教普渡與環保主題,重新改編此劇於戶外進行演出。劇中融入歌仔戲及牽亡陣歌等台灣民眾所熟悉的傳統語彙,讓觀眾在劇情推演下,無負擔的在不同角色間來回穿梭投入自身情感,劇情設計將社會發展所造成之環境紛亂現象,透過誇張的劇場舞台超渡儀式產生強烈震撼感覺,引導觀眾認真反省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倫理關係問題,當人們追求社會倫理的同時,污染孕育生命的河川,也是一種罪孽,也需救贖。
《目連戲》中新興思潮及傳統價值之衝突感受造成觀眾很大迴響,編導田啟元受訪時表示,期許透過《目連戲》重新演繹,透過傳統文化傳達嚴肅的議題,與當代社會價值觀連結。使觀眾反省對於孝道、善惡、倫理等,並且並不發表誰對誰錯,留下讓觀眾思索的空間,以及對於環境和眾生之關懷。
本作於演出後成為劇團經典劇目,與《毛屍》、《白水》、《瑪莉瑪蓮》等齊名,在臨界點往後的創作軌跡中,亦由不同團員重新編導演出屬於自己版本的《目連戲》。本劇劇本則收錄在臨界點劇象錄自行出版的劇本集《繁花聖子》中,本件提供電子劇本檔案供閱覽者進行非商業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