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月報》第59期

《風月報》第59期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PDM

《風月報》第59期

《風月報》,日治時期漢文通俗文藝雜誌, 1937年(昭和12年)7月20日,由「風月俱樂部」發行。主編為謝雪漁,發行人為簡荷生。前身為《風月》,延續《風月》號數,由45期發行至132期,共88期,採半月刊形式。1941年(昭和16年)7月1日,為順應國策,進行東亞共榮的宣傳工作,改名為《南方》。《風月報》為《風月》復刊,據編輯部〈風月中興啟事〉,復刊原因為「江湖同志,簡書紛馳,策勵中興。」乃眾讀者認為趣味小報是「斯世不可缺之物」。吳蔭培〈風月報中興頌詞〉點明當時各新聞社僅以日文刊載,但小民欲以日文閱讀趣味文章,實屬難事,故復刊為必要,且《風月報》不僅是遊戲之文藝,結合白話漢文與市民生活,展現出漢文通俗文藝的重要性。第59期內容涵蓋小說、雜文、新詩、漢詩等。連載小說有雪〈英雌傳(十一)〉、蔡榮華〈遇合〉、林萬生〈他的悔悟〉、沙丁〈桃花江(六)〉、阿Q之弟〈新孟母(9)〉;雜文有黃文虎〈臺灣謎學(二)〉、雪〈奎府樓詩話〉;新詩有富美〈春朝〉、浪鷗〈心泉幻想〉。另有〈卷頭語〉、雪〈謎鵠〉、漫沙〈風前月下談風月〉與〈異口同聲讚風月〉,錄讀者好評四則、〈他山之石〉格言五則、〈笑林〉數則等文章。並有雪漁編「詩壇」,登載漢詩作品。刊末〈會員須知〉記音樂部主任張邱東松因未能準時發稿,故與之脫離關係。


資料連結: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4587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資料來源
風月俱樂部、南方雜誌社,《風月.風月報.南方.南方詩集》45~62號(臺北:南天書局,2001.06)。 風月俱樂部、南方雜誌社,《風月.風月報.南方.南方詩集》116~132號(臺北:南天書局,2001.06)。 柳書琴等,《日治時期台灣現代文學辭典》(臺北:聯經出版,2019.07)。 柳書琴,〈傳統文人及其衍生世代:臺灣漢文通俗文藝的發展與延異(1930-1941)〉《臺灣史研究》14:2 (2007.06),頁41-88。
撰寫者
黃鈴雅
貢獻者
寫真部主任
潘江漢

編輯
吳漫沙

編輯
林錫牙

囑託員
林玉山

囑託員
施學習

監察委員
陳水田

監察委員
張良玉

編輯顧問
謝汝銓

囑託員
呂漢生

監察委員
羅紹奇

監察委員
詹天馬
創作者
主編徐坤泉、發行人簡荷生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8/03/01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風月俱樂部
存放位置
國立臺灣文學館
版本
南天書局出版復刻本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