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治時期漢文通俗文藝雜誌, 1941年(昭和16年)7月1日由「南方俱樂部」創刊。編輯兼發行人為簡荷生,133~156期主編為吳漫沙。前身為《風月報》,延續《風月報》期數,由133期發行至188期,共56期,採半月刊形式。1944年(昭和19年)1月1日,《南方》雜誌刊行最後一期,189期起改以《南方詩集》發行,僅刊載漢詩作品。在133期〈祝辭與感言〉中稱許雜誌改題為順應國策之舉,並勉勵文學家與讀者共效「文章報國」之使命。皇國文章在改題《南方》後即逐漸增加,159期改變編輯方針後,相關文章更是充斥。文人不再是戰爭的旁觀者,些許文人甚至是戰爭的參與者、支持者,用文字帶動大眾參戰的想像,而通俗文藝也在這時期被認為是依附於政治之下。第134期內容涵蓋小說、散文、新詩、歌謠、民俗學、聲律啟蒙、論述、漢詩等。連載小說有丁寅生〈孔子演義(第四十三回)〉、蔚然〈生之旅程(上)〉、程萬里〈寒萱(第三回)〉、紫珊室主〈臺灣奇俠傳(12)〉、林荊南〈漁村(十)〉、吳漫沙〈黎明了東亞(二)〉;散文有鷄籠生〈大上海:教育界、越界路〉;新詩有蔡崇山〈精神的創傷〉、余若林〈燒風〉;論述有許惕生〈白居易的社會文學(下)〉。另有黃淵清譯著〈鬼與人,及流石山人編「南方詩壇」欄,刊登漢詩作品。
資料連結:http://dhtlj.nmtl.gov.tw/opencms/journal/Journal022/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