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盛庄在苗栗市嘉盛里,隔著後龍溪與頭屋鄉相望。本庄頭原為道卡斯族「嘉志閣社」所在地,乾隆初年嘉志閣社平埔族人招鎮平張清九,興寧劉明周等人為漢佃進墾嘉志閣一帶;梅縣謝永江開墾社寮崗、嘉盛、芒埔一部份。稍後,陸豐彭祥瑤開闢大墩下(嘉新里)。漢佃的移墾促成平埔族移出苗栗平原,成為漢人的嘉志閣庄。乾隆年間,奧東墾民組成「陸成安」墾號進墾今嘉盛、頭屋、公館一帶,因水沛土肥,拓殖後年年豐收,清廷特頒「嘉志閣」匾額鼓勵而得名。
嘉盛庄頭田疇平鋪,原為苗栗市最重要農業區,自1970年代起,幾項大型機構如衛福部苗栗醫院、苗栗縣立體育場、苗栗憲兵隊等官署在此建立,苗栗市外環之經國路之闢建等,加上國華路拓寬後,兩側商店林立。昔日寧靜農村庄頭,已變成熱鬧喧囂的街廓,形成與往日迥然不同的風貌。不過,仍有幾處古蹟、古屋,記錄下先民拓墾時期的歷程。湯氏宗祠創建於1788(乾隆53),為苗栗市最古老的宗祠。五文昌廟創建於1887年(光緒13),主神三恩主公於墾民渡海來台時,由蔡氏寶妹自原鄉攜臺奉祀於嘉盛庄,後祈求者日眾,善信籌劃擴建廟宇,廟貌宏偉古樸。1935年(昭和10)年新竹州大地震,廟傾倒堪虞,於是眾議遷建於嘉盛里現址,建廟安奉諸聖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